在独立中成长——南丹麦大学交流心得

更新时间:2015-01-26 10:32:17 浏览量: 供稿:

2011年7月19日,我到丹麦的欧登塞市开始为期三个月的南丹麦大学交流生活。相比于北京,整个欧登塞市是安静的,安静得只有周六才能在街上多看到几个人。商店晚上都早早的关门了,每周日只有一些像超市的地方才会短时间的开张。休息的时间很富余,当地人希望通过这样的政策让人们多一点陪伴家人的时间。也许如果我是一名游客,我会可以坐在露天咖啡屋里喝着咖啡欣赏这里人的生活;但我是一个将要在这里生活三个月的人,需要的是适应和融入这里的生活。

丹麦有自己的语言——丹麦语,虽然当地人基本都会说英语,但是当地商场的货物上的标记却几乎都是丹麦语。第一次去超市的时候我有一种成为“文盲”的感觉,我只能根据货物的外表猜它是什么或者问售货员。所以我后来去图书馆借了一本教丹麦语单词的书,至少也要学着认几个单词,才不至于事事都要问人。

我想每个出国的人都面临过饮食文化带来的困扰,丹麦的饮食文化也与国内不太一样,或者可以说同样的原材料,这里做出来的东西口味跟国内的不一样。听有些人在抱怨国外的饮食如何奇怪,其实只是自己不适应,这些饮食文化既然能存在这么久,而且被当地人所接受,一定是有其特殊的地方。如果说自己需要在国外带上很长的时间,那就更加必须适应了。说白了,再抱怨,这里的饮食文化也不会因为你而改变,何不尝试一下新鲜的做法,也许放开了固执在心中的成见,会发现这些新鲜的东西其实也不错。

南丹麦大学由南丹麦商业与工程学院、欧登塞大学和南珠特兰大学合并而成,并由欧登塞(Odense)、科灵(Kolding)、埃斯堡(Esbjerg)和弗伦斯堡(Sonderborg/Flensborg)四个校区组成,其中主校区是成立于1966年的欧登塞校区,也就是我现在所在的地方。学校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很多便利,这里随处可见自习的场所,通过学校的图书馆网络可以借到整个丹麦所有可以外借的图书,而且如果可以要求管理员将图书送到里你最近的图书馆以候你来取。

三个月的交流,除了生活外,就是跟着导师学习。导师虽然给我安排了任务,但是并不干涉我平常的生活。也许是被允以很大的时间支配自由,反而让人觉悟到应该花时间静下心来学习,开学后,每个工作日均可以看到有学生在自习或者讨论,我也融入这股学习的热情中去。老师带我揭开了Hadoop神秘的面纱,入门容易,真正想掌握很难。学习的过程就好像在翻山越岭,翻过了一座困难的山,很快就会迎来下一座山,只有在辛苦的翻越过程中努力提高自己,等遇到下座山是才不会翻得那么辛苦。如果原地不动,只能在困难中捉襟见肘。

全新的生活,带了的是独立的自我。以前的生活多是一种被动,学习是为了完成老师交代的作业,生活上人大已经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便利,有很多事情我不用去考虑,或者也没有机会去考虑。出来之后却发现自己在很多情况下还是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人,需要由以前的被动改为主动,独立的去思考一些问题。其中会有若干的痛楚,是一种破茧的痛楚,坚持下来,才可以享有蜕变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