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于经历——专访中国人民大学2015级理科实验班1班辅导员黄斐然

更新时间:2015-11-05 15:56:14 浏览量:

 黄斐然,中国人民大学2011级本科生,主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辅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期间,曾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学生会秘书处提案落实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分团委宣传部副部长,2011级理科试验班二班团支书等职务。曾获中国人民大学“创新杯”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一等奖,“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国家级立项和优秀结项。曾加入我院陆嘉恒老师云计算与大数据管理实验室,以第一作者身份完成论文并被世界三大数据库会议之一ICDE(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Engineering)接收。2015年6月至9月,被选拔为第一批赴印度班加罗尔Infosys总部的实习生,参与基于Spark的分布式内存数据库的研究和开发。毕业后以出色的成绩保送本院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硕士。现担任中国人民大学2015级理科实验班1班辅导员。

 

绝知所学要躬行,坐而论道非信息。

倘使站在漫漫人生的角度来看匆匆四年,那么它算不上是一段很长的时间。一天一天,光阴在无数人的奋力奔跑与踽踽而行中飞逝。不同的人,不同的路,不同的风景。没有人可以慵懒地坐着,慢条斯理地对他人的轨迹评头品足。在对话黄斐然师兄时,他对他的四年深有感慨。回忆起过往那些署名为奋斗与拼搏的岁月,他淡然地说:“人生在于经历”。

“人生在于经历”,师兄告诉我们,这句话是他刚来到人大时,他的辅导员告诉他的。那时的黄斐然师兄是班级的团支书,同时也活跃在院学生会、校学生会等各个组织中。在迎面而来的困难中他摸索着前进,同时也收获了无限的快乐。“但是我大一的成绩并不是特别突出,可能是因为自己没有足够重视学习”,但是慢慢地,师兄发现,身边很大一部分同学不仅天资聪颖,而且他们会为了追求心中早早定下的目标和梦想不顾一切地奋力拼搏,就算有再多的挑战也从不动摇,“真的,很多成绩优异的同学努力起来真是不要命,我之前从来不敢想象一个人可以努力到这种程度。”这些,深深地震撼了他。

步入大二,每个人都仿佛置身于一片汪洋大海中。在这片浩瀚与苍茫里,探索着,突破着。这是从埋头于书本到放眼于实际的一个转折。“大二时做的大创是我大学四年生活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师兄坚定地说。经历了创新杯的小有突破,一群热衷技术,敢想敢做的人一拍即合,在杜小勇老师的指导下申报了“基于移动互联的跨平台课程辅助学习交互系统开发与应用”这一项目并被确立为国家级立项。当被问及是如何确定这样一个选题时,师兄表示,每一个信息人其实都会有一个疑问:我们学的这些理论知识到底该怎样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彼时的他也在想,虽然学了C语言,学了数据结构,但来这信息时代里,怎样才能用这些知识做真正的系统,做应用性的开发。谷歌、微软、腾讯、百度这些IT企业,他们的产品是怎样实现的。“我不是一个喜欢解题的人,我更愿意思考那些开放性和实用性的问题。”于是,5个人带着共同的追求,就此开始了两年的探索生涯。

“最开始,我们真的一无所知。”师兄回忆道。为此,他们在图书馆翻阅各类有关系统开发的书籍,在网上学习视频课程,起步是极为艰难的。因为小组对这个即将开发的未知系统在脑海中并没有完整的框架,所以只能每个方向都同时往前推进,在无尽的黑暗中一点一点寻找希望的光芒。在做技术攻关时,系统的某些功能在逻辑上很复杂。小组成员则聚在一起反复讨论,摸索。这其中的部分问题,也许前人已经提供了完美的解决方案,但是大胆创新的他们不愿意直接套用他人的经验。两三个技术人员在一起头脑风暴,一次次的推理与尝试只为了脑海中设想出的那个完美结果。所有的付出最终都有了回报。到最后,每一项功能、每一个细节,全部由他们自己独立完成,“我们没有一行代码是复用别人的,也没有任何一个解决方案是抄袭他人的”。这个系统——UniCourse,现在还在信院被广泛使用着。而提起小组中的负责技术的几位同学,师兄也自信地评价道:“在当时,我们应该是全院同年级的同学中在系统开发这一领域走在最前面的。”

大创的整个过程为师兄提供了一个不断提升的平台。“其实从做研究的角度来回顾这段经历,它算不上什么。但这个充满了探索和挑战的过程很有意思,让我沉浸其中。”也许这也是为什么师兄到了大三,加入陆嘉恒老师的实验室后,面对更复杂更艰巨的任务,依旧能成功攻克难关、收获丰硕成果的原因。出于对实验室与研究的好奇,师兄接受了陆老师发出的加入实验室的邀请。往后的经历让他真正热爱上了研究。“陆老师是一位挺会引导学生的老师。他会充分考虑我的知识深度与课业任务,逐步地给我布置在我能力范围边缘同时很有挑战性的任务。”从最开始PDF文件的解析到从PDF文件中提取内容,再到有目的地提取特定的内容。当这些问题逐一解决后,最终陆老师才把整个研究课题的任务摆在了师兄面前:如何在PDF文件中提取特定的最小知识单元——知识格。“比方说要从中提取出一些图片(Figure)、定义(Definition)、理论(Theory)、引理(Lemma)、例子(Example)。这是一个很开放的问题,因为就不同的知识格而言,它们具有不同的形态。”面对一个全新的挑战,师兄再一次迎难而上。由于图书馆缺乏相关资料,国内文献中对此也研究甚少,他拿起了厚厚的英文论文来阅读,从那些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源代码中筛选出所需要的模块来钻研学习。在那段时光里,他几乎是没日没夜地拼搏,在老师的带领下,和实验室团队一起仔细琢磨现有的每一种提取方法,同时他们也做出创新改进,应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对PDF进行解析、识别和提取。经历多次的实验,最终他们成功论证了新方法的优越性,并研发出应用于实践的知识格检索系统PandaSearch。付出的汗水凝结在一起,才有了后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论文——PandaSearch: a Fine-grained Academic Search Engine for Research Documents。这篇文章最终被全球三大数据库会议之一ICDE全文录用。成功者取得成就绝非偶然。在那些常人所不知道的时光里,他们默默地奋斗与拼搏,付出了无法估量的心血,才从泥沼池里艰难跋涉出来。师兄总结道:“不能因为觉得困难就去避开它,恰恰是这些痛苦才能让你成长。”

实验室的课题结束,师兄的大学生活也渐渐进入了尾声。对于很多毕业后暂时有了着落的大四学生,临近毕业的这段时光可谓相对清闲。“但是我是一个爱折腾的人。”恰逢印度印孚瑟斯(Infosys)公司首次来人大招募暑期实习项目成员,师兄立刻就填报了申请。“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想去印度看一看。发达国家大同小异,但发展中国家却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和社会特点。我身边很多人对印度一定程度上抱有偏见甚至恐惧,因此不愿意去申请参加。但我想亲眼去看一看,了解一下印度到底是怎样的,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实习内容和分布式内存数据库有关。我觉得这个项目很有意思,可能会很有收获,因此就提交了实习申请。”

师兄愉快地告诉我们,在那里的每一天他都在不断接触一些新的东西、遇到新的挑战,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起初他确实会不适应语言环境和食物,不过在不断的交流和体验的过程中逐步适应着,甚至享受着不断接触新鲜事物的这个过程。在实习过程中,他认识了全球包括斯坦福、麻省理工、卡内基梅陇、哈佛等在内的各个国家最顶尖大学的学生,和他们进行交流,了解别人是如何学习计算机的、他们是怎么看待计算机科学的、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我们有什么区别,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师兄结交了不少朋友,也增长了不少见识。师兄在实习项目上面也学到了很多。“本科的时候,我们学的可能仅仅是怎么去用数据库。但这一次自己在Infosys做的项目是怎么造数据库,而且不是传统数据库,是分布式的内存数据库。这对于我,又是新的东西,没有任何人来引导,所以全靠自学来不断探索。同时,这个课题非常开放,公司里没有人曾经做过相关工作,因此很多工作都是开创性的,完全凭借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力去设计架构,不断地和那里的导师探讨,甚至说服他们,我特别喜欢这种氛围,每天都沉浸在其中,积极主动地去加班。”实习结束后,Infosys公司向学院特别表扬了师兄在那里优秀的实习工作,师兄也填报了Infosys美国总部的正式工作岗位,并通过了第一轮面试。

 

探索、拼搏、无畏、创新,这四个词似乎构筑起了黄斐然师兄的整个四年大学时光。在和我们聊他过去的经历时,师兄的口吻其实一直是波澜不惊的。但这看似平淡的话语却时时刻刻都能在听者心里掀起惊涛骇浪。我想,每个有志的的年轻人听到这些都会倍受鼓舞。作为始终追求着精彩人生的个体,在追求的过程中会欢笑、也会失落;会纠结自己的选择,也会迷茫前进的意义。师兄总结他的过往,郑重地说:“积极主动、付出努力才能让你达成梦想。在人大,这个无限种可能的地方,不要浪费时间,努力去探索、去拼搏。”

毕竟,人生在于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