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生于“微”而成于著-记“微人大”项目研发工作室

更新时间:2015-01-12 17:34:14 浏览量:

编者按:

目前,我校校园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新版学校网站及“微人大”服务平台相继推出,信息学子们以“第二课堂”“学生兼职”的方式参与其中,凭借第一课堂所学到知识、自己的兴趣,承担了大量的技术开发工作。

下文摘自学校官网报道《见微知著:“微人大”开启智慧校园之旅》,略有删减。

从今年1月开始,校内上网登陆界面悄然变成了白色背景的画面。打开浏览器,左上角“VRUC微人大”的标志、校园风景漫画图片,以及页面底部关于“微人大”的一句话介绍,清晰地跃入师生眼前。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探索校园数字化管理服务新模式的全新平台,“微人大”更加社交化和互联网化,开启了校园信息新生活。在线教学、生活服务、校园应用、校务管理……“微人大”将在校园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今年1月开始,校内上网登陆界面悄然变成了白色背景的画面。打开浏览器,左上角“VRUC微人大”的标志、校园风景漫画图片,以及页面底部关于“微人大”的一句话介绍,清晰地跃入师生眼前。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探索校园数字化管理服务新模式的全新平台,“微人大”更加社交化和互联网化,开启了校园信息新生活。在线教学、生活服务、校园应用、校务管理……“微人大”将在校园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研发,事生于“微”而成于著

墙上的蝙蝠侠装饰,旧旧的吉他,简洁的大方桌,各式各样的电脑,全神贯注的人们,不断的键盘敲击声……“微人大”项目研发工作室,颇有几分IT界理想办公环境的感觉。一群人围着大方桌一起讨论工作,激荡创想,头脑风暴,紧张中不乏一丝舒缓。

信息学院2012 级本科生徐明昭在“微人大”团队中负责课程中心技术开发。与他在同一学院的徐凯强同学是课程中心技术小组的负责人,他坦言道,徐明昭是他“三顾茅庐”请来的。徐明昭从初中开始学习编程,高二拿到全国计算机竞赛二等奖并保送人民大学。他说:“从初中开始就挺喜欢编程的,有过困难的时候但是很快就解决了,也想这辈子就做计算机,挺好的。”

对他们来说,开发工作虽然枯燥,但压力并不大,兴趣带给了他们无限乐趣。提及加入这个团队之后印象最深刻的事,徐明昭说,“有一天晚上要赶进度,赶到午夜突然有人发现了一个编程的挑战网站,就是类似做题过关的那种,然后我们几个人就一起开始解那个题目,解到凌晨三点通关,再继续赶进度。”

团队另一位成员孙立人负责应用中心和开放平台前端开发。这位在大学前从未接触过编程的男生也说到自己对计算机的热爱。他说“微人大”团队的工作氛围很轻松,并不是一直坐在电脑前写代码,工作室环境也很好,可以做些自己的事。在他的脑海中,这并不是工作的概念,他说:“我就喜欢这样的氛围。”

这支 IT 团队并不像传说中有些可怕的“程序猿”,都是为兴趣而努力的普通人。徐明昭高三时帮一家公司写过一个游戏,叫“Puzzle Mage”,现在在 App Store 中还能找到。大一期间,他还与徐凯强等同学一起拿到了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国家级项目。其他在默默忙着敲键盘的团队成员背后也都有各自的计算机经历。对他们来说,兴趣是支持他们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最大动力。

附:微人大项目研发工作室人员一览表(信息学院)

姓名                    年级                    主要职责                     工作内容

徐凯强                2012级本科       项目负责人                 负责平台的技术架构、开发流程和产品质量管控

肖克                    2013级研究生   服务中心负责人         负责平台的开发管理以及服务中心的产品设计和开发

徐明昭                2012级本科       课程中心负责人         负责平台课程中心的开发管理及产品设计

周震宇                2012级本科       前端开发                     负责平台课程中心的前端开发

孙立人                2011级本科       前端开发                     参与平台应用中心与开放平台、社交平台的前端开发

苏蕉                    2011级本科       后台开发                     参与平台用户中心、课程中心的开发

唐月莹                2011级本科       产品设计                     参与平台课程中心的产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