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平老师访谈

更新时间:2015-01-25 02:26:09 浏览量:

 

对李翠平老师的采访,准备是仓促的,采访过程也是仓促的。但就是这样仓促的采访中,李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打预约电话时,李老师的声音就让我觉得这不是一个老师,不是和我们年龄差了一轮的人,而像是一个师姐一样的人物。

似乎人人大学时代的生活都是极其美好的,老师在提起她的大学生活时也是满脸笑意。而提起我这一代人,按李老师的说法是:“你们想的和要想的问题太多了。”的确,我们甚至从大一就开始关注考研、保研及找工作的动向。而在90年代初,老师所处的是不分配工作的第一年,但她也没有什么前辈可以咨询的,因此这方面也就没有什么好考虑的。她的大学生活和我们一样,只是简单许多,也常乘课间时分去图书馆翻翻书,也常在周末看些露天电影——典型的大学生活了,而且一样有繁重的课业。

在读完研以后,老师选择了工作,在清华同方。在同方这样的工作固然有它的优点,例如,管理机制比较成熟,常常有机会和日本的一些大公司合作一些项目。然而不久以后,老师却转而考取了中科院的博士,师从于王珊教授,并且于2003年到人大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谈到这期间工作的更改,老师有她自己的一套择业原则:“选择教书是因为兴趣和自由度的问题。我的兴趣是偏爱搞一些理论研究,学校可以为这一方面提供更为良好的环境;在公司,任务比较紧,要定期完成;而在学校,可以在科研与教学之间找到一个平衡,能够自由的支配一些时间。”这样的话让我感触颇深,现在的毕业生找工作,摆在第一位的总是薪水问题;然而我认为自己的偏爱和自己的能力到底适合怎样的工作才更为重要。

关于老师的教师生活我想说一件事。在不经意间,我们谈到了在期中考试时她课上一个未及格的学生。老师对这件事的热心让我很感动。她提到要找那位同学谈谈话,了解了解原因。在强调自我管理的大学中,还有这样老师这样做,令我不由得感到一阵温暖。

当然,采访李老师不能不说说她的科研成果。李老师与王珊教授以及另外两位新加坡学者合作的论文《DADA: A Data Cube for Dominant Relationship Analysis》(一个用于控制关系分析的数据方体)被顶级国际会议SIGMOD (数据管理特别兴趣组)2006接受并将作为Regular Paper发表。“SIGMOD”是数据库届最具权威水平最高的国际会议之一,由ACM(Association Computing Machinery)主办,每年一次,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每年均有大量国际著名学者和专家参加。此外,她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学者合作的另外一篇论文也曾在数据挖掘的国际顶级会议上发表。

另外,李老师申报的项目“Web环境下的高性能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研究”还获得2006年度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资助。关于这个研究,我是个外行也不能解释什么,但是李老师给我那的那种亲切,年轻充满活力的印象,让我觉得李老师一定能做出更多的成果。

国际会议SIGMOD将于2006年6月26日-2006年6月29日在美国芝加哥举行。李老师这段时间正在忙着制作ppt,不久将赴美做论文演示。在此谨预祝老师一路顺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