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海鸥:“当老师,我一辈子没后悔过”

更新时间:2015-01-12 17:34:14 浏览量:

转自人大新闻网《光阴人大》专题:http://news.ruc.edu.cn/archives/76178

每学期,都有许多教师从人大校区本部来到苏州,他们为了一个目标,让苏州校区的学生享受到与本部一致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们更好的感受和传承本部文化。他们是人大师者,正在为苏州校区,为人大的发展默默奉献。

——写在前面

有人说,“教书是一场暗恋,有时候花费心思去爱一群人,最后却发现只感动了你自己”。然而,在蔡海鸥老师看来,这句话虽有诗意,却不够成熟,因为像她那样的“老教师”更多地会看到学生的好和学生带给她的成就感。

五十多岁的蔡海鸥老师,是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公共数学研究室的资深教师。上个学期,她从北京来到苏州校区为中法学院的同学们讲授大学文科数学和线性代数。

严厉的背后是认真的态度

当记者走进蔡海鸥老师办公室的时候,她刚监考回来,正在整理同学们的期末试卷。那场考试,是蔡老师特意从北京赶来监考的,因为在她看来,她的工作还没完成,理应坚持来监考,这样才算一个完整的教学流程。

蔡老师的严厉是出了名的。曾有学生在网上评论:“蔡老师真‘可恨’,考试的时候真是严。”而蔡老师却这样认为,“你是个老师,要保证对学生公平,这是我监考的原则。”据她回忆,20多年前,人大期末考试时,考生是可以自由选择座位的,桌子上也没贴考生的个人信息。那时候监考,蔡老师基本上都会对不太“眼熟”的学生盯一段时间,甚至会单独把学生叫起来,确认一下信息。有一次,蔡老师从一百多名考生中揪出了唯一的一名替考者,当时那名同学的班主任问蔡老师:“我真佩服您,这一百多名学生,您是怎样认出他的呢?”她说:“认真的人,就会注意到的。”

其实,不仅仅是在考试的时候,在平时上课,或者最后给学生成绩的时候,蔡老师同样都会很严厉。在课堂上,蔡老师会经常提醒学生们平时作业很重要,会关系到最终成绩,督促学生认真学习。期末给成绩时,蔡老师也不会“特意”为只考了59分的学生把成绩改为60分。在蔡老师眼中,“给成绩,是有规则的,并不是老师乱给的”,“高分、低分,及格与不及格,都是学生自己得的,不是说我想给学生80分,他就80分,而是他自己得了80分,是他自己付出了80%的辛苦而得到的回报。”

“把课上好,对得起学生”

蔡海鸥老师教过很多学生,她认为评判学生的标准并不在于分数的高低,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蔡老师有时会想,假如若干年后,在某个地方又碰到了曾经教过的学生,那时他们可能都是成功人士了,但他们曾经都是自己的学生,那会有多骄傲、多开心。“虽然当时的学习成绩并不能代表他以后的成就,但作为老师,你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你教他做人,引导他走上正途,这对他以后的成就很有帮助。”

蔡老师介绍,公共课并不容易教,与专业课不同,因时间有限,难以对每一名同学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和沟通。在期末时,学生给公共课老师打分也非常客观,不会因为教了三十年书,就给打高分,学生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从事公共课教学,工作量繁重,还要从事科研,蔡老师感觉“压力很大”,但是,她依然对学生倾注了全部的爱和真诚。

2013年12月初,蔡老师的爱人因突发重病而住院。中午12点多,蔡老师突然接到了来自医院的电话,但当天下午2点她还要为学生们上课。此刻,蔡老师百感交集,但她最终还是决定坚持为同学们上完当天的课,然后才匆忙从苏州返回北京,直赴医院,看到数张病危通知书,她潸然泪下。在她爱人病情得到控制后,她又毅然返回苏州校区,继续给学生们上课,没有落下一节课。

“当时已经有不少同学坐在教室里了”,蔡老师说,“一个正常人的思维应该是这样的,反正已经不能一步跨到病房里去了,那为什么不在既定时间内实现效率最优化呢?还是先把课上完,晚上再走,不差这几个小时。”虽然蔡老师这样说得轻松,但记者却看到,蔡老师此刻的眼里泛着泪花。

“只是碰到这样的事情,心里难免总会不安。”蔡老师带着歉疚的语气说道,“上课的时候,也会显得焦急,有时会控制不住地走神儿”。但是当时,课堂里的同学们却并不知情。

“最重要的是把课上好,对得起自己的职责,对得起自己的学生。”蔡海鸥老师说。

邂逅苏州 结缘中法学院

“那没有别人能去,我就去吧”,信息学院在安排师资授课时,确实非常紧张,一句简单的答复,却道出了蔡老师的和善与责任心。大家都明白,蔡老师还有年迈母亲需要照顾,爱人常年身体不好,有数个拒绝的理由。为了这个承诺,她只能把母亲带到苏州照顾,千里迢迢,远离北京,谁的心里都捏着一把汗。

来到苏州校区后,蔡老师除了尽心尽力给学生们上课和从事科研工作之外,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蔡老师喜欢运动,闲暇时打打网球,偶尔也在湖边走走,或是看看电影。她还喜欢音乐,“我选了一个笛子课,一直坚持去上,现在能吹一些小调儿了,在苏州这边很充实。”蔡老师说。

蔡老师觉得,“这里周围都是院校,都是学生,远离城市的喧嚣,氛围很适合学习,中法学院的学生很好学,课堂上的学习气氛也很浓厚。”也许教授本部和苏州校区的学生,蔡老师会有不同的体会。但有一点相同的是,她都会与学生们产生深厚的感情,会觉着“这个学生真不错,这帮学生真好”。

“当老师,我一辈子没后悔过。”从教三十余年的蔡海鸥老师这样对记者说道,“是什么在支撑着我?是学生。”她对学生严厉,却爱得深沉。

《光阴人大》专题第22期团队

总策划:郑水泉

策 划:高燕燕

编 辑:谢天武 孙浩爽 阴志璟

美 工:刘丹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