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养服务生态演化:技术与治理”研讨会成功举办

更新时间:2022-04-11 00:00:00 浏览量:

2022年4月6日下午,智慧医养服务生态演化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理工配楼四层会议室成功举行,线上腾讯会议同步进行,线上线下将近260人参加。本次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智慧养老研究所、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与中国计算机学会服务计算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智慧医养分会协办。

本次研讨会由八位来自产学研医领域的专家学者,从智慧医养服务生态的治理和技术角度展开研讨,聚焦智慧医养服务生态发展的现状、可持续运行演化机制、治理体系构建、政策机制等关键问题,共同探讨促进智慧医养服务生态健康发展的政策实践、关键技术以及产业实践,搭建产、学、研、医交流碰撞的平台,共同探索智慧医养服务生态发展和治理的新模式。本次研讨会上半场会议由我院智慧养老研究所副所长黄科满老师主持,下半场会议由天津大学薛霄老师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智慧养老研究所所长、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智慧医养分会主任左美云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智慧医养涵盖了老年人在数字时代中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到了整个医疗、养老、健康和照护等不同领域,中国人民大学智慧养老研究所也在为智慧医养生态贡献一份力量;非常高兴能够邀请到各位老师来参与本次研讨会报告,也希望在日后的智慧医养领域的研究工作中加强联系。

中国计算机学会服务计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数据科学与服务工程学科带头人冯志勇教授致辞表示,养老问题涵盖老年学、管理学、计算机、伦理学等多门学科领域,不仅在教育界科学界具有重要地位,并且受到国家政策重视倾斜。天津大学在现代服务业开展了多样支持性工作,涵盖了多门类学科,各类学科跨界融合对智慧医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论坛上半场由4个主题报告组成。首先由左美云教授向大家分享“智慧医养服务生态系统治理:3W1H问题”的研究。左美云教授首先开门见山地指出智慧医养问题,首先在于“医”与“养”的业务融合和数据融合问题。在中国1.2亿会使用网络的银发族背景下,当前智慧医养具有较大市场潜力。针对智慧医养服务生态系统治理问题,左美云教授提出了四方面问题:为什么需要治理?有哪些待治理的主体?具体的治理内容是什么?如何治理?针对以上的“3W1H问题”,左美云教授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并结合现实对应案例展开交流与探讨。

2.png

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院冯志勇教授分享了“关于智慧养老服务生态系统建设的思考” 的研究内容。冯志勇老师首先介绍了智慧养老服务生态的发展现状,并明确指出如何有效组织、群体协作,构建健康可持续的健康养老服务生态系统是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冯志勇教授在相应问题背景下,分享了“服务即商品”的健康养老平台的核心理念,提出协同和竞争共存的服务资源供给优化策略,进一步提升智慧养老背景下的跨专业、跨行业的整合能力。

3.png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黄石松老师从政策文本的比较分析,透视我国“智慧医养”的概念内涵、政策历程、现实困惑,提出了以下三方面问题: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受制于政策环境和体制机制障碍、市场容量和碎片化制约技术应用以及数据治理体系有待完善。黄石松老师结合相应的政策优化,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设计和智慧医养整合服务体系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4.png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陈益强老师针对当下医养融合的数据孤岛、服务孤岛、信任孤岛问题,介绍了面向医康养的联邦机制平台并分享了相应的落地项目经验。

5.png

下半场会议由北京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李晶老师开场,李晶老师介绍了老年综合评估的相关问题。在传统医学难以解决老年人一体多病的背景下,老年医学作为独立新兴学科,在临床、预防、治疗等多个医疗场景下发挥作用,从定义、目标、临床应用、评估工具、评估内容、评估意义等六大方面,强调老年综合评估的内涵和重要性。

6.png

随后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医工所副所长王磊展开赋能元宇宙的分享,在介绍元宇宙的相关技术背景后,王磊老师阐述人体传感网络(BSN)与元宇宙医疗的相关工作,从BSN芯片关键技术、基于BSN的随身运动AI、血糖间接监测AI、脑电疼痛评估AI等方面介绍研究成果与应用方向。并展望未来的元宇宙与BSN的进一步融合,特别是在元宇宙医疗领域如医学生训练、外科手术护理、全真医疗互联网等应用。

7.png

南京邮电大学人口研究院副院长周建芳老师对当前智慧养老发展对老年用户端的关注情况进行分析,解构存在的问题,强调要有效关注老年用户端的声音,从需求角度,建立机制,广泛开展以需求为中心的实证调查,促进需求为中心的调研成果的科学应用,促进智慧养老事业和产业发展。

8.png

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李莹老师针对医康养用户群体差异化需求和医康养服务企业的多样化运作现状,指出服务统一接入模型、满足适老化的自适应框架、多微服务的弹性伸缩等关键技术,分享养老领域信息化平台建设、养老低代码技术工作落地成果。

9.png

在每位老师研究分享结束后,线上线下观众踊跃提问,与各位老师积极探讨智慧医养相关问题,气氛热烈。

智慧养老研究所付虹蛟、周季蕾等老师和20余位硕博士研究生一同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