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第九届计算机系学术节成功举办

更新时间:2023-12-01 17:56:10 浏览量:

2023年11月15日,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第九届计算机系学术节顺利召开。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文继荣教授,副院长李翠平教授,副院长张孝教授,党委副书记、计算机系主任柴云鹏教授及多位来自国内顶尖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出席,数十位学院教师和近百位同学积极参与活动。活动由游伟副教授主持。

文继荣在致词中表示,计算机系学术节自2015年举办第一届以来,已经成为了不同方向的老师和同学交流学术成果、展示科技创新的平台。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学院从最早的数据库一枝独秀学科布局,到近年来在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等新兴方向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如今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的时代,希望各位老师和同学能以此次学术节为契机,分享研究成果,共同探讨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之路。

上午的专家报告环节,学院邀请了太极图形首席研究科学家刘天添博士、中科院计算所编译团队负责人崔慧敏研究员、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胡杨副教授、微软DeepSpeed首席研究员郑祯博士四位专家分别从生成式AI、底层优化、芯片架构、分布式训练四个方面对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全过程的优化思路进行了介绍。

来自太极图形的刘天添博士由其编程工具在性能与生产力之间的取舍引入,介绍了TaichiLang编程语言,可微的Taichi程序及其可完成的任务以及3D-AIGC——可微程序的热点应用。

来自清华大学的胡杨副教授从芯片算力架构设计的视角,剖析了算力瓶颈的架构层面根源和破局之道,并结合数据流芯片、可重构芯片、存算一体芯片、晶圆级芯片、三维集成芯片等技术路径实例,提出了立足于我国当前产业基础的换道突围技术路径。

来自中科院计算所的崔慧敏研究员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对算力的多样性和处理能力都有了巨大的需求。编译器作为软件生态中的底层环节,在解决上述问题上有广阔的前景和潜力。崔慧敏博士分享了其团队在编译器方向上围绕性能分析与优化、软硬件系统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

来自微软DeepSpeed团队的郑祯博士则向我们介绍了微软推出的在模型规模、训练速度等方面都位于行业前列的DeepSpeed框架以及ZeRO等创新技术和优化方案。该技术方案主要是为了解决超大规模模型训练与推理的计算效率低、内存需求大、网络通信量大等一系列系统痛点。

在演讲结束后,四位专家学者与在座师生进行了充分交流,并回答了师生的提问。

在下午的学术分享环节,计算机系7位老师逐一介绍了自己所在实验室最近一年的代表性科研成果,内容涵盖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大模型、数据存储、多机协同、体系结构等多个领域,展示了计算机系师生研究主题的深度和广度,并与大家共同探讨最前沿的科技发展趋势。

在系统展示环节,各组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学术成果,向大家展示了计算机不同领域的研究应用,充分展现了他们在计算机领域的创造力和工程落地能力。

同学们分享结束之后,与会老师和同学们积极体验展出系统,并与系统开发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师生现场投票产生了系统展示的获奖名单。

一等奖获奖团队

二等奖获奖团队

三等奖获奖团队

活动茶歇期间还进行了抽奖活动,奖品包括U盘、人体工学鼠标等实用计算机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