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学者进中学:我院许伟老师“解码”大数据

更新时间:2016-12-29 08:11:34 浏览量:

12月27日,我院经济信息管理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系统与大数据应用实验室主任许伟老师,应我校招生就业处邀请,前往海南海口中学,为优秀的高中学子讲述金融大数据研究前沿与典型应用。

围绕大数据,许伟老师面向高中生,侃侃而谈。什么叫做大数据?每一次在互联网的搜索,每在电子邮箱发一份邮件,每在朋友圈发一条动态,我们在互联网世界所产生的每一个数据都是最终大数据复合的基础。

正是因为大数据是由各种搜索、社交数据汇合而成,所以大数据的第一个主要来源是搜索引擎中所产生的数据,例如 “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中的数据。第二个来源是社交应用软件,例如 “微信” 、“QQ”、“微博”等社交平台。许伟老师研究方向是金融大数据的应用,他指出,大数据另一个来源也包括我们的金融商务,例如金融交易记录等等。

在金融大数据的具体应用方面,许伟老师和大家分享了三个成功的案例。第一个案例是基于网络搜索数据的失业率预测分析。在这个案例中他首先从传统的失业率统计入手,讲到传统方法要一年统计一次,时间间隔太长,样本采集区域和准确性都比较局限。为了更准确更科学的分析失业率,为整个金融市场提供数据预测支持,他承担了中国人民银行委托他利用大数据对失业率进行分析的项目。项目初期,他们首先分析了网络搜索信息和失业率的数据可得性。相对于传统的跑招聘会,现在人们找工作会先在网络上进行职位的搜索和筛选,所以数据的采集是可得的。在数据提取可得可靠的情况下,就可以分析网络搜索信息与失业率走势相关的特征,然后再利用数学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最后在进行模型的验证,通过社会实际失业率和利用大数据预测的失业率模型进行验证,最终再完善和修正模型。

在大数据的支持下,人们可以将凌乱的信息变得有序、有规律。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为社会金融市场服务。从小的方面来说,大数据也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许伟老师和大家分享的第二案例——信用卡防盗刷,就是如此。在当前个人信息泄露严重,电信、网络诈骗横行的时期,作为金融行业的主体——银行,有必要通过技术手段对用户的资产进行保护,而信用卡的防盗刷技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信用卡防盗刷技术实际上是基于用户个人海量交易数据,去刻画一个人的消费特征和习惯,当信用卡的消费习惯出现明显变化的时候就存在盗刷的可能。许老师讲到,一个12点刚在北京消费的信用卡,一个小时后在海口消费,这就存在着时间和空间的矛盾,这就有很大可能是信用卡被盗刷。所以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对信用卡预警,达到保护用户财产的机制。

最后,许伟老师与在场的师生针对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与个人隐私保护,以及金融大数据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供稿:根据海南海口中学报道修改) 

附相关新闻:

以人大梦引领青春远航: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名师进中学”系列活动http://news.ruc.edu.cn/archives/158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