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圆桌会议共议数据流通安全治理新框架
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是数字经济时代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数据流通安全治理成为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的关键。6月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和智慧治理学院联合举办的数据流通安全治理理论框架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开太楼4层第一会议室举行。该研讨会为国家数据局2024年研究课题《数据流通安全治理理论框架研究》的第一期专家研讨会。研讨会邀请来自政府、高校、企业、研究机构的18名专家学者参会。智慧治理学院副院长许伟和宋鹭作为课题成员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黄科满主持,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和智慧治理学院多名学生共同参与会议的组织和讨论。
课题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杜小勇教授介绍了本次研讨会召开的背景。他强调了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对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指出了数据流通安全治理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介绍了构建数据流通安全治理生态可持续框架的目标。与会人员围绕数据流通安全治理的长效机制、政策模型、风险防范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共同探讨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数据流通长效安全治理模式。
苏州数据局的代表介绍了苏州市在数据安全条例、数据要素应用、数据要素市场规划改革等数据流通安全治理相关方面的具体工作和成果,他表示,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要素市场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强调了数据安全流通的重要性。苏州市大数据集团的代表详述了在建立数据要素安全流通和合规交易方面的努力。通过实施数据安全法规创建一个符合数据市场发展规律的交易模式,借助全流程规范体系增强安全服务能力,以及在工业、智能网络连接、生物医药和金融等领域数据交易平台的应用,强调了跨区域数据安全流通中实现互信的重要性和实践。
国家信息中心的代表着重强调了数据成为核心生产要素后如何强化数据安全流通体系建设的问题。他表示,要构建数据流通安全治理的长效机制,剖析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机制,结合实际实践提炼总结新理论和新机理。代表从数据流通安全治理新命题、数据流通安全治理研究基础、数据流通治理框架三个角度对国家信息中心在数据流通安全治理领域的实践经验做了总结汇报,并分享了二十条中强化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数据流通安全的三项国家标准以及数据安全技术实践等方面的研究。
绿盟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家从技术的角度切入,从数据大规模交换流动场景下对数据价值保护的新阶段入手,强调数据安全体系需要围绕数据流动性来设计,并结合实际案例,介绍如何通过构建技术体系来实现数据流通安全与发展之间的平衡。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的专家则介绍了数据要素流通的典型技术,特别是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和可信执行环境等隐私保护技术,重点关注密态技术的发展。并剖析这些技术在数据流通安全治理中的应用,对于确保数据流通的安全和效率至关重要。
在随后的圆桌讨论环节,中国人民大学黄科满副教授就数据流通安全治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框架做汇报。随后,与会专家就保障数据要素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安全治理模式的原则、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数据安全治理生态体系的关键、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的数据安全治理的挑战、数据流通安全治理政策模型核心以及防范重点领域数据安全重大风险的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形成了初步共识,明确课题后续安排,为后续的研究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会议的最后,杜小勇教授指出,希望各方在未来以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数据流通长效安全治理模式和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为主线,在课题组确定的研究框架下,发挥各自的研究专长和主观能动性,在理论研究、技术方案探索、实践开展以及相关概念厘清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共同推动数据流通安全治理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创新,为构建数字经济时代的数据安全治理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
此次内部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团队进一步探索数据流通安全治理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明确了方向和工作思路。通过对数据流通安全治理理论框架的深入探索,加速数据流通安全治理共识的形成,为数据要素化进程贡献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