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路”校友大讲堂丨第二期顺利举办!王仲远校友分享人工智能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
4月24日下午,“青云路”校友大讲堂2025年第2期讲座在信息楼四层报告厅成功举办,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王仲远校友,以“人工智能——从数字世界到物理世界”为题,与信息学院师生分享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以及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的相关研究进展。讲座由信息学院校友工作委员会主任、明理书院院长杜小勇教授主持。
杜小勇对王仲远校友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他回顾了王仲远在院学习期间的故事经历,并希望未来有更多优秀校友回到母校,同师生进行深度交流,为同学们的大学生活和职业规划提供咨询和指导,引导同学们夯实专业基础、树立专业自信、勇于科技创新、积极面向未来。
讲座伊始,王仲远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概况与发展历程。他阐述了当下人工智能的三大学派,并从神经网络的早期发展讲起,进而引出深度学习技术。他提到,深度学习的本质是寻找数据之间的高维映射关系,在明确的任务和场景中提供大量标记数据或设置清晰的规划进行大量重复实验。而深度学习的成功有三方面原因,即巨大的标记数据样本、先进的算法模型和高性能的计算。
随后,王仲远解释了深度神经网络的概念,结合参数数量和训练算法对ChatGPT、Gemini、Sora等大模型做了技术性分析。他提到,ChatGPT一经发布便令人工智能由技术界走向全民讨论,让人工智能迎来“网景时刻”。他也强调,大模型的成功需要大数据、大算力和强算法的联合。他还展望了大模型的远期发展,认为通用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的终极形态,而多模态大模型是其必经之路。
在讲座最后,王仲远简要分享了智源研究院的工作情况。作为北京市人工智能领域新型研发机构,智源研究院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原始创新,于国内最早、国际同步布局大模型研发与人才和企业培养,当前已构建“一横一纵”科研布局,推出了全球首个多模态世界模型Emu3和世界领先的全原子生物模型,受到业内的高度评价。
在互动环节,王仲远就人工智能相关领域问题与在场同学进行了深入交流,详细解答了同学们的提问,对于大模型的产生原因、预测技术的成熟预期和视频生成模型的发展等问题都做了更进一步阐述。王仲远还鼓励同学们,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要敢于尝试、不惧失败,在技术浪潮中把握机会,在未来对产业界和学术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此次“青云路”校友大讲堂为学生们带来了人工智能的技术前沿知识,进一步深化了校友与母校之间的血脉联系。信息学院将持续推进系列活动,凝聚校友力量,助力学院学生发展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