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2024年非全日制电子信息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更新时间:2023-12-11 15:30:51 浏览量:

为了大力推进我校理工学科建设,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电子信息技术与我校优势学科的交叉融合,促进相关领域的学术和工程创新,长效支撑我校“双一流”建设,与现有的学术博士学位互补,丰富我校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学校整体的国际性水平和全球影响力,构建电子信息人才培养高地,信息学院2024年继续招收非全日制电子信息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代码为0854。研究方向为:大数据技术与工程、人工智能、区块链。电子信息博士专业学位点由信息学院牵头负责建设,由信息学院和高瓴人工智能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生导师由信息学院和高瓴人工智能学院两院遴选后的博士生导师担任。实际招生规模由学校根据国家正式下达招生计划数并结合本专业生源状况最终确定。

一. 研究方向介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学科对于其他学科的渗透力逐渐增强,对于提升传统学科的研究水平以及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应用具有重大的意义。在中国人民大学浓厚的人文社会学科背景下,电子信息专业学位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本专业将依托我校现有的学科优势,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培养出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电子信息技术和管理人才。

1. 大数据技术与工程方向:围绕大数据管理的方法与技术,研究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分析、大数据与云计算系统、基于异构硬件的高性能大数据管理、高可用大数据管理、云数据库、压缩数据管理、多媒体大数据、生物大数据、信息检索、信息安全与数据安全等内容。

2. 人工智能方向:围绕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智能信息检索、计算机视觉、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交叉应用等几个方面,开展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培养国家亟需的人工智能高端工程研发和管理人才。

3. 区块链方向:围绕区块链的方法与技术,研究分片区块链技术、区块链事务处理、区块链数据管理、智能合约形式化分析、区块链系统安全、区块链商业分析、区块链健康养老、区块链金融应用等内容。

二.  招生信息发布

参见《中国人民大学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https://pgs.ruc.edu.cn/info/1044/3221.htm)。

三.  学习年限和学习方式

基本学习年限为4年,学习方式为非全日制学习,原则上安排周末上课,仅招收定向就业人员。

四.  招生模式

实行“申请-考核”制招生模式。

五.  报考条件

报考考生,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3.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4.考生学历、学位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

(2)同等学力人员须获得学士学位满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的;

同等学力人员还须具备以下条件:报名时已获得国家外语六级水平考试证书,或2005年6月以后参加六级考试且成绩达到426分以上,或具有同等水平的其他种类国家级外语考试成绩;在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3篇。

(3)非学历教育的考生,必须在报名前已获硕士学位;

(4)在境外获得学历(学位)的考生,其学历(学位)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

5. 在入学前达到2年或2年以上相关领域工作经历,具有工程技术实践经验,在同行业领域内有良好声望、取得较突出的成果;

6.现役军人考生,按有关规定办理。

7.经所在单位推荐,并同意考生按照定向培养的方式进行学习。

8.以主要作者身份在高水平会议或期刊上发表过一篇论文,并满足下列条件中至少一项(须给出证明材料):

(1)在相应研究方向上有组织或参与重大工程项目经验;

(2)以前三发明人身份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或者第一权利人获得一项软件著作权;

(3)以团队负责人身份带领研发团队研发一款成果产品并落地,取得显著效益。

六.报名程序

网上报名时间:2023年12月8日10:00至2024年1月5日17:00

网上报名网址:http://yz.chsi.com.cn

其他信息参见《中国人民大学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https://pgs.ruc.edu.cn/info/1044/3221.htm)。

报考类别说明:报考类别为定向就业。

根据学校统一政策安排,我院专业博士生按研究方向开展大类招生,报名时仅填报专业及研究方向,不填报导师。

七.交报名材料

考生报名后须将申请材料于2024年1月8日前将纸质版送达或顺丰快递(请勿寄顺丰同城)到我院(申请材料按以下编号顺序编号并排序), 请在快递信封正面注明“姓名+信息学院2024年“申请—考核”制专业博士生招生申请材料”。快递时一定要确认将报名材料直接送到信息楼249室。

快递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信息楼249室,邮编:100872,娄老师收 010-82500685

将电子版材料每个文件以“材料名称+姓名”命名并整体打包,以“姓名+信息学院2024年“申请—考核”制专业博士生招生申请材料”为文件名和邮件主题发送至邮箱louhl@ruc.edu.cn。

材料包括:

1. 博士研究生报名登记表(需单位人事部门意见并签字盖章)(纸质版及电子扫描版),注意要下载完整,不要缺页(包括封面及签字盖章页);

2.个人自述。内容包括个人学习及研究经历、工程实践经历、报考动机、未来发展构想等。(模板见附件一,总字数不得超过3,000字)(纸质版及电子版);

3. 本科、硕士阶段的成绩单原件及复印件(纸质版及电子扫描版)

4. 学位证书复印件(双证硕士须同时提交硕士学历证书复印件,综合考核报到时审核原件)(纸质版及电子扫描版);

5.证明外语能力的外语成绩单复印件(综合考核报到时审核原件)(纸质版及电子扫描版);

6.个人信息表(见附件二)(纸质版及电子版);

7.博士生学习期间的研究构想。内容包含拟研究或尝试解决的问题、知识和能力储备、主要研究和实践内容、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拟实现的创新点、主要参考文献等。(模板见附件三,总字数不得超过3,000字)(纸质版及电子版);

8.科研情况一览表(见附件四)(纸质版及电子版);

9.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其他代表性科研成果原件或证明资料(纸质版及电子扫描版)(纸质版放在一个材料袋里);

10. 硕士学位论文(纸质版);

11.两名与报考学科领域有关的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推荐书,专家推荐书用信封密封,并由推荐专家在封口处签名。未密封、未签名的专家推荐书,一律无效(专家推荐书空白模板见附件五)(纸质版,无需电子版);

12.亲笔签字的《博士研究生诚信应试承诺书》(见附件六)(纸质签字版及电子扫描版);

13.信息学院专业博士考生情况汇总表(见附件七)(电子版)。

14.大数据技术与工程、区块链方向综合考核笔试第二部分考试科目选报表(人工智能方向不填)(见附件八)(纸质签字版)

八、“申请-考核”制招生工作方案

(一)工作原则

招生工作自始至终贯彻科学选拔、公平公正、全面考察、客观评价、公开透明的原则,如考生在报考过程中有任何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的行为,一经查实即取消录取资格。

(二)选拔模式  

所有报考我院的考生均采取“申请-考核”制的模式进行选拔,考生申请并报名后,由学院对报名考生提交的材料进行集体审核评议,通过审核的考生,还需要提交《报考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鉴定表》,通过“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鉴定”方可进入综合考核阶段,考核内容包括外语水平、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三方面,重点考察考生的科研和工程实践基础,以及科研和工程实践潜力。

(三)组织管理

成立学院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学院 “申请-考核”制 专业学位博士生招生工作管理办法的制定、报名材料的集体审核评议和筛选及整体组织工作。

(四)资格审查

材料审核评议小组对考生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评分,综合考察申请人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以往学习情况、英语水平、科研水平、创新能力、学术潜力、专业兴趣等方面,确定参加综合考核的考生名单。

(五)综合考核

1.综合考核比例:根据生源情况,我院拟录取人数与综合考核人数之比约为1:1.2至1:2.5。

2.综合考核名单一般于2024年3月下旬在我院网站上公布。

3.综合考核时间一般为2024年4月中旬。

具体时间和地点根据国家和学校要求,将在学院网站另行通知。

4.综合考核报到提交材料:

(1)《报考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鉴定表》(纸质版及电子扫描版);

(2)学位证书、学历证书原件(备查);

(3)身份证原件(备查);

(4)外语水平证明材料原件(备查)。

5.综合考核内容与形式

内容包括:外语水平(100分)、专业水平(100分)和综合素质(100分),采用笔试和面试两种考核形式。各项成绩均合格的考生方有资格参加最终成绩排名。

(1)外语水平(100分)包括:

笔试:专业外语(50分)考试内容涉及英文论文的阅读、翻译、写作等内容。

面试: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50分)

(2)专业水平(100分)考核专业核心科目,采用笔试的形式,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电子信息基础(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50分)

第二部分:专业方向基础(50分),其中:

大数据技术与工程方向、区块链方向考核科目:数据库、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三选一);

人工智能方向考核科目:机器学习。

我院不指定参考书。

(3)综合素质(100分),采用面试的形式。

6.同等学力加试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一门政治理论课,详情请参见《中国人民大学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及《中国人民大学2024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加试成绩不计入加权成绩,达到60分即为合格。

7.综合考核成绩计算

综合考核成绩均合格者,将其各项成绩加权求和得到总成绩;外语水平考核、专业水平考核、综合素质考核权重分别为 20%、40%、40% 。

(六)确定录取

综合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综合考核期间发现考生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替考、或政治思想道德状况不符合录取要求、或弄虚作假的,视为综合考核不合格,不予录取;体检不合格经复查仍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不予录取。学术不端者,一经发现不予录取。

学院将根据学校规定开展录取工作。根据加权成绩等综合因素,确定拟录取名单,提交校研究生招生委员会审议。审议通过的名单,在学校研招网予以公示。

非全日制电子信息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为定向就业,须在被录取前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签订定向就业合同。定向就业的博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业。学习期间不调档,不转户口,不安排学校宿舍,不享受奖助金,毕业后回原单位就业。

九、学费标准

学费标准为45000元/生/学年,学费总额为18万元。


十、材料提交地址及联系方式

书面材料请邮寄【顺丰快递】至或工作时间交至: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信息楼249室

电子版材料请发送到:louhl@ruc.edu.cn

邮编:100872  联系人:娄老师  电话:010-82500685

email:louhl@ruc.edu.cn

信息学院网站:http://info.ruc.edu.cn/(将在学院网站公告相关信息)

注:1.考生所提交的材料不再退还,如有需要请自行复印留存。

2.未尽事宜请参照《中国人民大学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信息学院   

2023年12月

附件一:个人自述(模板)

附件二:个人信息表

附件三:学习期间研究构想(模板)

附件四:科研情况一览表(模板)

附件五:专家推荐书(模板)

附件六:博士研究生诚信应试承诺书

附件七:信息学院专业博士考生情况汇总表

附件八:大数据技术与工程、区块链方向综合考核笔试第二部分考试科目选报表